在现代医学中,PETCT(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结合)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,尤其在恶性肿瘤的检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PETCT检查产生的辐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:一是PET检查过程中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,二是CT检查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。 其中,放射性示踪剂通常含有短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,如氟-18,这些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低能级的伽马射线。而CT检查则是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,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,以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信息。
放射性示踪剂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与普通的药物类似,会经过血液循环系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。然而,由于其半衰期较短(如氟-18的半衰期约为110分钟),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的存在时间相对较短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同位素会逐渐衰变并释放出伽马射线,同时也会被人体代谢系统排出体外。 放射性示踪剂主要通过肾脏和膀胱代谢排出体外。在检查结束后,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多喝水、勤排尿,以促进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排出。此外,由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较短,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辐射量也会逐渐降低。因此,在经历一段时间后(如数小时至数天),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基本可以被完全代谢排出,从而降低对人体的辐射影响。
虽然PETCT检查产生的辐射量相对较小,并且可以通过人体代谢排出,但仍需谨慎对待。已怀孕及哺乳期的受检者不宜使用该诊断技术,除非患者有临床指征并必须使用放射性药物诊断。在进行PETCT检查前,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史、身体状况以及检查目的进行全面评估,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该检查。